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专家媒体交流会上表示:★◆◆“2025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巩固发展成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成为市场增量的主导型力量,智能化技术也将全面加速应用◆■★,并反向推动电动化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形成双向驱动的良性循环。”
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电池、电机和电控(★■“三电■◆■■■”)技术水平是评估车辆的关键指标。如今,“三电”技术日趋成熟,产业链配套趋于完备◆◆■■★,各整车产品在此领域的差距逐渐缩小。整车企业要在产品上推陈出新■★★、打造新卖点,不仅需维持“三电★◆★■”行业水准,更需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智能网联(◆◆◆“三智◆★”)领域寻求突破■★■,建立新的技术★■★■◆“护城河■◆■◆”,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凌建明在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上表示,当下,充换电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各方优势明显■■★◆◆,多元补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在现有技术上创新突破◆◆■。
当前,新能源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智能驾驶技术是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新车渗透率已达55.7%。业内预测■◆,2025年这一数据有望突破65%。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2月10日■★,比亚迪发布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该系统旨在依托车辆卓越性能与智能控制实现赛道无人驾驶,可全方位无死角采集赛道信息,并通过扭矩矢量自动控制与分配,达成性能与智能的极致融合。
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攀升到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曙光■■★★,从钠离子电池的成本和安全优势到氢燃料电池的多场景应用,新能源技术迭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
与此同时◆★◆,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固态电池也迎来了重要突破。5月17日,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企业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线体自主开发,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此外,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企业也相继公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换电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另一种重要补能方式,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截至2025年4月末◆■■,我国换电站数量合计4758座。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理事长郑宏宇在近日举办的CIBF2025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表示◆★■■,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攀升到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曙光,从钠离子电池的成本和安全优势到氢燃料电池的多场景应用,新能源技术迭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
华西证券表示,高性能、高安全性为固态电池的核心性能优势,符合国家对于动力电池的要求。目前在材料端◆■■◆、电池端以及车企端的共同发力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技术突破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过去★★■★◆■,■★◆★◆“里程焦虑★◆◆★”一直困扰着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而如今■■★◆■,随着我国在电池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这一难题正被逐步破解★◆◆◆★◆。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随着端到端大模型应用上车★■◆★,大数据与算法能力不断提升★★■,当前智能驾驶正在经历快速迭代与技术突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基本盘稳定增长,全年销量达1286.6万辆,渗透率达40.9%,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市场替换“上半场”首战告捷◆★,“下半场”将由智能网联汽车主导◆■◆◆,开启智能网联移动终端的科技角逐,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一杯咖啡的时间,新能源汽车电量便能从20%充至80%;打开手机APP输入始发地和目的地,不到三分钟★★,一台装有各式传感器的无人驾驶车便打着★■“双闪■■”停到路边■◆■◆;在早晚高峰的拥堵车流中,汽车可以实现自动跟车、加塞预判……这些曾经在荧幕上出现的场景,正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革新,加速驶入现实生活。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我国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采用高镍三元材料和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能量密度高达255Wh/kg★■■■★,使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突破1000公里,能满足消费者日常通勤和长途旅行的需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则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从本质上解决了电池热失控的隐患,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介绍,2024年,对动力电池产业而言是里程碑年,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1039GWh◆★◆■★,同比增长42◆■★★■.4%★★■■◆,电池行业进入太Wh时代,出口接近200GWh,增速超过29%■■★◆★★,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7%,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93%,正负极材料出货量占全球90%左右◆★。她向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在中国和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下,中国电池产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在材料创新方面,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等正极■◆◆◆★,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以及固态电解质■■、固液混合电解质等材料已进入小批量生产,或量产准备阶段;在电池技术方面,固液混合电池开始小批量装车,全固态电池进入上车前期准备阶段,且呈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卤化物等呈多元技术路线并进发展态势。
4月16日■◆★★,岚图汽车发布全球首个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该架构整合青云L3级智能安全行驶平台与鲲鹏L3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两大核心技术集群★■,以系统性创新树立安全新标杆■■★。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卢放表示,该架构将显著提升车辆智能化水平,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智慧的出行体验。
2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携手奇瑞、吉利等伙伴◆★■◆,共塑中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名片■■★■。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表示,该计划坚持“自主研发+合作共创”双轨并行★★,全面启动◆★■“四大数智升级”行动,标志着长安智能化征程的新起点,也彰显其作为中国品牌代表引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纪元的担当。
与此同时,企业间的合作也持续向纵深发展。3月17日◆★★★■,宁德时代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技术、管理◆◆★★■★、平台、品牌等优势,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同时联合推动换电技术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跨品牌、跨车型电池兼容◆★。
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带动我国充换电领域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其中公共充电设施390万台、私人充电设施984.9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8万台★★★★■■,覆盖全国98%的服务区。全国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达97.31%;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乡镇充电设施覆盖率达76■★◆◆.91%。
随着端到端大模型应用上车,大数据与算法能力不断提升,当前智能驾驶正在经历快速迭代与技术突破。
重庆綦江区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新能源汽车铝制品等配件产品精度大幅提升。(孙凯芳摄)
巨湾技研总裁裴锋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超快充将会在今年迎来爆发,即迅速渗透至用户端,■★“超快充发展的速度和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发展曲线年内就会占据过半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辅助驾驶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加速迭代■◆★。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正处于从测试验证转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技术发展重心正从单纯创新研发转向依托规模化数据训练优化★■★★■◆,亟需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以获取海量驾驶数据反哺技术开发■◆◆■◆◆,朝着“越开越好”的方向进化,持续提升安全性和稳定性。
3月3日,吉利汽车发布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千里浩瀚■◆★■★”。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介绍★◆■★◆,“千里浩瀚★◆◆■★”是吉利运用端到端■■■★◆、VLM、世界模型等AI技术打造的统一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将覆盖全系不同价位车型,实现智驾“平权”与“安全★★■★■”。
“过去中国是全球汽车技术的跟随者,但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国,更是催生各类汽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最强汽车科技生态系统,为全球汽车产业提供了‘技术风向标’和‘创新百宝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感慨道。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与安全优势,成为中国电池产业多元化布局的◆★★“新星■★★■■★”。宁德时代推出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可实现零下40℃至零上70℃的全温域适配。在多面挤压、针刺贯穿、电钻穿透和电池锯断等实验中★★◆■■,该电池可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期间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充电和换电适合不同的场景,是很好的补充,不是对立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阐述了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未来产业工程科技体系的演进:从最初的“三纵三横”(三纵:纯电动、插电混■★◆◆、氢电混整车平台;三横: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拓展至包含线控底盘★■■“四小电”(电转向、电主动悬架、电制动■■、电空调)。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将向移动具身智能体方向发展,技术体系涵盖传感★■■★、网联◆◆■★、算力★◆★◆◆、大模型、通讯、操纵(人/机)、车控安全、车网信息安全等。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1万辆和1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8%和44.2%。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
在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我国的充换电技术正不断突破创新边界★★◆◆◆■。在充电领域◆◆★,超快充技术发展迅速。比亚迪研发的“兆瓦闪充”技术,可实现5分钟充电407公里。华为发布兆瓦级超充产品,每分钟可补能约20度电◆★,重卡15分钟即可充电到90%◆★■。巨湾技研的XFC极速电池最大充电速度是现在普通电池的6倍以上◆■◆■★★,最大充电功率480kW。
当下,充换电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各方优势明显,多元补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在现有技术上创新突破◆★★★★。
4月2日◆■,宁德时代再度发力,携手能源巨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就共建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达成战略合作,计划2025年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为10000座。